城市电影网 > 电影新闻 > 影向标 | 《一切都好》到底好不好?

影向标 | 《一切都好》到底好不好?

影向标给《一切都好》评了5分

《一切都好》: 5.0分

1. 刘宇清:6分

电影学者,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影片空间在京津杭沪澳等大都市切换,再加上旅途风光,真可谓「祖国新貌,一切都好」。但对生活而言,可以说的,不可以说的,理想的,记忆的……差距太大,令人纠结!这是一部用心良苦的老爸电影,如果年轻愿意看就圆满了。相比「大耳朵」和「钢的琴」,本片的人物及其生活更「体面」了,不是张猛擅长表现的。本人所在小城的UME影院1月3日只排了一场,作者导演向商业妥协,依然很尴尬。可惜了!

2. @风间隼:6分

影评人

“1992年,一位老人南巡到海边,画了一个圆。1/4个世纪后,又一位老人从皇城根出发南巡,发现孩子们都被市场经济折磨得不成人样了不说,还都学会了阳奉阴违。当然,影片的结尾依然是「一个春天」。我很难把这个故事当做千万普通人的真实缩影而无视其中的政治隐喻。现实关怀值得肯定,思考浅了点,剧情略显拖沓。

3. @妖灵妖:6分

电影文化工作者

“虽然有托纳多雷原作珠玉在前,张猛的这次翻拍却注入了纯正的国产基因,当代中国以地缘政治学的角度通过家庭剧的包装展现出来,在某种程度上张国立重复了他此前出演过著名电视剧里的形象,只是朝代换了而已。

4. @magasa:6分

《虹膜》电影杂志主编

“这部影片有两个矛盾的诉求,一个是想利用春节的大团圆气氛在商业上有所斩获,但另一个是想戳穿那种存在于两代人之间的虚假的一团和气。看在后者份上,本片值得一看。

5. @西帕克:6分

影评人、电影媒体从业者、蓝光收藏爱好者

“有原版剧本打底,终究不会太差。一条高铁一路下来,也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虽然塑造了较为悲观的基调,但没有把这些问题贯彻到底,最后的大团圆也格格不入。

6. tyger tyger(汤惟杰):6分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硕士导师,电影学者

“《天伦之旅》不妨有部中文翻拍版本,正如生活中不妨留有善意的谎言。但在当下日常琐细中发现动人之处的感受力却无法翻译。

7. @感恩而死:5分

电影策展人、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顾问

“张猛的作品里总是透着一股矫情劲,在这片里不但没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影片所有的情感、戏剧性都让人感觉是硬「攒」出来的,看的过程中我始终都被间离在外。片尾张国立的那首老干体打油诗应该是对本片最好的概括。

8. @独孤岛主:5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一出非常规整的家庭小团圆,依照既定路线发展的情感脉络伴随对四个子女所在城市的切片式想象同步进行,除了画面语言之外,无惊无喜。

9. 石川:4分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博士,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制片人,策展人。

“替《一切都好》感到惋惜!合家欢题材,原本特别适合贺岁档,可惜拍得有点沉重,喜剧元素不够,不太适合节庆气氛。剧情也欠挖掘,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什么都有但都没讲透。张猛起点很高,《耳朵大有福》、《钢的琴》都很不错,《胜利》倒霉却事出有因。这次《一切都好》没拍好。希望2016能有好成绩!

10. @徐元:3分

电影媒体人,曾任《电影世界》主编、时光网及《大众电影》副主编,现为「人间电影大炮」制作人

“片头、片尾出现了改编自托纳多雷1990年执导之原作的说明,可是请注意,两次用的都是英文——既不是原版的意大利文,也不是中文,那么这是标注给谁看呢?仅从这一点上,就充分暴露了整部电影的别扭、装逼、虚伪。那个拍出了《钢的琴》的张猛怎么会手足无措到这般地步呢?真让人叹息。

11. @王昕:2分

电影研究者

“无法想象影片的导演是拍出了《钢的琴》的张猛。我不知道导演遭遇了怎样的变故,但让这样一部从头至尾笼罩在虚假广告氛围中的影片上映,是对观众的不尊重。糟糕的摄影、俗烂的场景设计、莫名其妙的情节安排、缺乏层次的表演、过量的广告植入,合成了一个没有落到实处、浮在空中的家庭。那些随便提一嘴的危机也都消失在爆竹声中。

统筹:蔡剑平

编辑:王伟(东北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格瓦拉∞生活 | 作者:格瓦拉∞生活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