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影网 > 电影新闻 > 运用全新3D技术 歌剧《白毛女》被搬上大银幕

运用全新3D技术 歌剧《白毛女》被搬上大银幕

现场

腾讯娱乐讯 继歌剧《白毛女》全国巡演活动成功举办后,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将于2016年3月25日在全国影院隆重上映。2016年3月17日到3月27日,本片主创在全国9个城市进行了全国路演宣传活动,再次掀起歌剧《白毛女》首演70周年纪念活动的热潮,近日,《白毛女》降临广州路演。

歌剧《白毛女》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侯克明担任导演,中国交响乐团团长、著名作曲家关峡担任音乐总监,为达到传承经典剧目、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起用了新一代的青年演员。总政歌舞团一级演员雷佳饰演“喜儿”(白毛女),张英席饰演“大春”。中国歌剧舞剧院一批青年演员高鹏、钱治国、武猛、常通等分别饰演“杨白劳”、“赵大叔”等角色。

为做好3D舞台艺术片的制作工作,全体参与人员团结协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电影拍摄前,《白毛女》剧组先后5次进行内部合成演出,剧本改了10余稿,舞美设计大大小小的改动多达几十次。雷佳、张英席平时的演出任务十分繁重,但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确保了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影片拍摄前,全剧组30余人赴“白毛女”原型地——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北冶乡河坊村实地深入生活,其中不仅包括雷佳、侯克明等主创人员和演职人员,还包括曾参演过《白毛女》的78岁的王起飞和63岁的王静。大家分散住在老乡家,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打柴、放羊、包饺子、贴饼子、点卤水豆腐……老乡们手把手地教给这些80后的青年演员。切菜伤了手、饼子滑到了锅底,再加上洗澡不便、上露天茅厕等,让演员们对几十年前杨白劳、喜儿的困苦生活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通过实地考察白毛女洞、奶奶庙、黄家大院,参观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以及白毛女陈列馆,演员们也对人物形象塑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悟。

为使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既“原汁原味”,又具有时代气息,主创和演职人员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潜心创作,大胆创新,力求在艺术上体现出以下几个特色:一是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领导小组组织主创人员和演职人员认真学习原著、学习历史,深入了解《白毛女》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牢牢把握《白毛女》所揭示的深刻思想主题,同时,深入生活,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二是尊重传统、尊重原作,保留原作的风格与精髓,虚心向郭兰英等老一辈艺术家学习,扎牢《白毛女》的创作根基。三是结合时代特征和演员特点进行艺术创新,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强调回归歌剧艺术本体,突出音乐性、歌唱性和旋律性。比如对“赵大叔讲红军”“穆仁智强抢喜儿”等几场戏进行再创作,把以前的对白和台词改成了唱段,增强了歌剧的感染力;“喜儿和大春在山洞相逢”一场,恢复了两人的二重唱,声情并茂,引人泪下。四是坚持中国的、民族的风格属性。无论是剧情处理、演员表演,还是音乐编配、舞美设计,都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据介绍,全片拍摄场景多达15个,特效镜头超过600个。影片运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数字立体电影技术和环绕立体声,极大拓展了《白毛女》的舞台空间,让观众能够在影院身临其境地感受舞台表演的魅力,进一步增强了舞台艺术精品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中国网 | 作者:中国网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