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影网 > 电影新闻 > 《伦敦陷落》:依然是续貂的狗尾

《伦敦陷落》:依然是续貂的狗尾

从某个角度来看,《伦敦陷落》是完全可以值回票价的。整部片子除了开头部分,用了大约二十分钟的时间对故事情节进行了必要铺陈——其中还包括对槽点无数的英国方面准备工作的交代——之外,剩下的一个多小时时间里,影片充斥着爆炸、枪战、飞车、肉搏;相比其“前传”《奥林匹斯陷落》,虽然依然延续了孤胆英雄勇斗恐怖分子、舍命解救总统的套路,但影片不仅搏杀打斗更加密集,而且场面也更加宏大,观众既会因为一座座著名的建筑被摧毁而瞠目结舌,又会因为多国首脑的相继死亡而感到匪夷所思,更会因为在3d效果下身临其境般地跟随着主人公出生入死而感到热血沸腾。另外,据介绍,片中的导弹、枪械有很多都是先进的武器装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很多军事影迷的眼球。

依据上述分析,如果仅仅将《伦敦陷落》看成是一部主角不死光环下的美式英雄主义电影,那么,只要男主角班宁打得爽、我们看着过瘾就足够了,没必要想得太多。这也正是观众们乐得捧一桶爆米花,为影片10天过三亿的票房收入作出自己的贡献的重要原因——用杨光的话说就是“乐和乐和得了”。

但是,出于一向把“既叫好又叫座”作为衡量电影好坏标准的习惯心理,多想想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如果拉开一些距离进一步审视,就不难发现,《伦敦陷落》恐怕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伦敦陷落》与《奥林匹斯陷落》。据报道,前者的北美票房与后者相差甚远,媒体影评好评度也仅为23%,不敌后者的48%。国内票房的成绩虽然前者已经大幅胜出,但豆瓣评论显示,前者被认为好于28%的动作片,而后者被认为好于32%的动作片,尽管高下之分并不明显,但差距还是有的。

之所以如此的关键在于三个不同。其一是陷落的“主语”不同。伦敦虽然是英国的首都,但从字面上看,它只不过就是一个相对于美国来说的外国城市。奥林匹斯就不同了,它位于希腊的中心,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居所,影片用代号“奥林匹斯”代替白宫,其象征意义就不言自明了。伦敦的被摧毁只能形成视觉冲击,而“奥林匹斯”的被攻陷,更重要的在于震撼观众——特别是美国观众的内心。尽管对于其他国家的观众来说,这种差别不会那么明显,但是不一样的被攻陷地点,在影片中发挥的作用自然也是不一样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其二是陷落的方式不同。《伦敦陷落》中从袭击开始到班宁和总统乘车逃离,只不过十分钟左右,威斯敏斯特教堂等知名建筑就几乎被摧毁殆尽,伦敦也就随之完成了陷落的使命,之后的情节基本上就与伦敦没有一毛钱关系了。换句话说,只要把被摧毁的建筑换成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片名就可以直接换成《巴黎陷落》。然而,《奥林匹斯陷落》中白宫的陷落是贯穿影片始终的,从建筑本身的失守,到总统与一众高官被控制;从议长代行总统职责,到总统将与地狱犬密码共存亡,陷落的程度不断加深,并与解救的线索同时推进,直至完成最后一分钟营救。比较而言,白宫的陷落给影片增加了很大的张力。

其三是浴血奋战的价值不同。尽管警察总长突发奇想地撤走了所有警察部队,恐怖分子也没厉害到控制全伦敦的地步,但是,假设总统和班宁在偌大的伦敦找个隐蔽的地方躲起来,恐怖分子还能挖地三尺不成?可是他们偏偏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恐怖分子布控的地方自投罗网,不仅仅是为了打而打,甚至是为了打而去找挨打,这些动作场面的价值也仅限于对观众的视觉冲击。而《奥林匹斯陷落》则不同,不论是浴血奋战的班宁,还是抵死坚持的总统和官员,往大里说都是为了世界的和平而与恐怖分子在战斗,往小里说也是在恪尽职守、不辱使命,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因而,他们的搏杀和流血都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综上所述,虽然《奥林匹斯陷落》还没有好到算得上貂尾的地步,但将《伦敦陷落》视为狗尾似乎并不过分。听说,制片方还在考虑继续拍摄续集,可是,如果他们不能走出为了视觉效果而摧毁、为了视觉效果而搏杀的岔路,第三部可能就会成为狗尾草了。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光明网 | 作者:光明网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