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影网 > 电影新闻 > 海南日报影视-《十八洞村》:温情脉脉的田园牧歌

海南日报影视-《十八洞村》:温情脉脉的田园牧歌

新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都市代替乡村成为银幕电影的主要景观。农村题材电影囿于投资成本和市场风险,更多地选择电影频道作为播放平台。《十八洞村》在宽银幕上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憾。

影片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当代乡村风貌,具有鲜活的生活质感。石头砌成的猪舍、屋内燃烧的灶火、围绕在井水边的洗衣池,还有那只不断出现的雄鸡,既让中年观众感受到了久违的乡村气息,带有浓厚的怀旧色彩,又让缺乏农村生活历练的新生代观众看到了当下最真实的农村景象。

当然,湘西作为旅游胜地,作为许多文艺青年向往的精神归宿,影片时刻不忘体现自然景观的苗家特色。开场就是一系列俯瞰角度组成的空镜头。在大远景下,绵延数十里的绿色梯田、静默如画的远山以及雾气氤氲中的村庄,伴随高亢激扬的苗歌,诉说着农业时代传统乡村特有的静谧和美丽,极富有视觉观赏性。人行走在原野之间,可谓动静相宜、天人合一,是难得的田园牧歌的胜景。

编导对于传统乡村有着深深的眷恋。这种眷恋不仅体现在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上,还体现在对于温情脉脉的人伦情感上。火车站人山人海那一幕作为都市文明的特有风景,是杨英俊内心深处的一段痛苦记忆。妻子麻妹挤不上火车,被人流冲散的无助和绝望至今让杨英俊心有余悸。最终夫妻俩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头。回家的山路中,两人相视而笑的那份温情不禁让人动容。

麻妹是个非常传统的家庭妇女,手脚勤快、性情温和,对丈夫体贴入微,对他人宽容大度,在片中她常念叨“小南瓜活五十岁,我们俩就活一百岁;小南瓜活一百岁,我们就活一百五十岁”。小南瓜是她的智障孙女。老两口为了照顾小南瓜,成了贫困户。但是老两口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而是感恩上苍能让小南瓜站起来,继续留在老两口的身边。这种敬畏生命的生存智慧是传统乡村遗留给老一代农民的精神遗产。片中有一段寻找小南瓜的场景,拍得极其唯美温馨,那种诗意背后流淌出来的情感的暖流,是最打动观众的地方。

对农民心理的精准把握

农耕时代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以土地作为生活依靠的根本。作为农民,土地情结是他们一辈子的魂。所以影片中的杨懒,即使不热爱劳动,但是一旦夺了他的土地去修路,他宁可跟全村人绝交也不贡献自己的土地;妻子提议耕牛可以换钱的时候,杨英俊认为牛不是财产,而是一生要依靠的朋友;对于脱贫问题的解决方案,编导没有着力在发展旅游产业,而是在尊重商品经济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把握农民心理,将开发土地、拓展土地价值作为致富的关键出路。最后,填土造田、种植传统老水稻的方案,得到贫困大户杨家班的一致同意。这对于杨英俊这样的农民来说,依靠种地,发挥种地的最大价值,是他们最擅长也觉得最有安全感的脱贫方式。

除却土地情结,家族意识是农民心理的又一特性。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杨家班围土造田。说的是矢志不移,但同时也隐含着最直接最朴素的家族意识。扶贫攻坚战中“杨家班”由一盘散沙到齐心协力的转变,正是老农民心中的家族崇拜,当代人心中的团队精神。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乡土中国的社会关系和契约精神都是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杨家班”从成立到发挥实际作用正是基于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意识的体现;而“喝血酒”的绝交仪式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契约精神的体现。

在这点上,编导尊重生活实际和人物心理,真正做到了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心灵交流。这也是一部农村电影的精华所在。

影片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事件为原型。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它在解读国家政策、传达政府意志方面规避了直白说教的弊端,做到了润物无声的艺术效果。

影片中有一幕生动的场景。丈夫杨英俊不满于自己被评为贫困户,妻子麻妹一边解说家里的收支情况:粮食、苞谷烧、鸡蛋、酸鱼等去处,一边打开锅盖、坛盖,展示自家的财产明细。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图解过程。观众并不觉得多余冗长,而是感受到了一个妻子的贤惠和体贴、一个农民丈夫的要强和骨气。

而贫困户典型“杨家班”的塑造,成为贫困根源的四个代言人:老大杨英俊,作为传统农民,他的问题在于只知埋头苦干,缺乏商品意识;老二杨英连,贫困源于缺乏劳动力,只有一个女儿,外加身体残疾的特殊境遇;老三杨懒,是典型的等、靠、要的怠惰思想在作怪;老四除了懒惰之外,还有重男轻女等问题。

关于贫困问题的解决,编导将它落实在基层扶贫工作人员小王的身上。小王虽然没有高官要职,但首先他有情感,愿意放低姿态,和农民打成一片。这是扶贫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他视杨英俊为自己的父亲,帮他插秧,陪他喝酒聊天;他和杨懒称兄道弟,帮他打扫房屋,陪他洗澡;而且他不空谈,深入实地和基层,注意团结农民,依靠农民。他一家家走访,一户户去调研,对“杨家班”给予充分的尊重;最关键的是他还有头脑,有方法,让老百姓信服。针对杨英俊的要强,他抓住退伍军人的心理,用攻坚战的军事用语跟杨英俊交流;针对耕地少的现状,他又利用网络找到了“飞地”的解决方案,并且直接带着杨英俊去实地考察,听取他的意见,最后提出了“围土造田”的好办法。小王这种工作作风正是毛主席关于“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可贵精神的回归。小王的成功,意味着尊重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作风永远不能丢。

《十八洞村》带着久违的乡村气息,有着很强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鲜明,是一部具有思想性和观赏性的主旋律电影。

文/ 本刊特约撰稿 麦青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搜狐网 | 作者: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