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影网 > 电影新闻 > 鲁奖同名小说改编文艺片《清水里的刀子》南京点映

鲁奖同名小说改编文艺片《清水里的刀子》南京点映

中国江苏网讯:由青年导演王学博执导、知名导演尔冬升、张猛、万玛才旦共同监制的文艺佳作《清水里的刀子》将于4月4日全国公映。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石舒清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同名小说,在2016年,本片一举夺得釜山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新浪潮奖,在全球二十多个国际电影节上也陆续获得奖项。

4月2日,影片《清水里的刀子》在南京举办提前点映暨主创见面会活动。映后,导演王学博和文学策划石彦伟来到现场与南京观众一同交流,分享拍摄的台前幕后。观影后南京影迷纷纷表示,本片沉默而真实,细节新颖而动人,极简的风格和留白的叙事给予他们不同的感受。

昔日同窗助导演完成电影梦想

作为本片的文学策划,石彦伟的另一个身份是导演王学博的大学同窗,也正是当年他把《清水里的刀子》的小说推荐给导演,才诞生了这部电影。“王学博在大学的时候就特别痴迷于艺术电影,当时在学校外面租的小房子,不声不响看了一千多部世界各国的艺术电影。因为我更喜欢文学,喜欢读小说,他就找我做推荐,而我最喜欢的小说就是石舒清的《清水里的刀子》”,石彦伟现场回忆道。

两个大学生,就在没有一分钱,没有任何团队和社会资源的情况下,扛着机器到影片拍摄地西海固,完成了《清水里的刀子》同名短片,“可是王学博就不满足这个,十年磨一剑,重新把它拍成长片,真正让它走上国际的舞台”。而在制作本片之前,王学博一直是以制片人身份参与电的拍摄,他讲道,做制片人是他做导演学习的一个过程。既学习他们的创作,也学习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学习如何完成一件自己的使命。直到2015年,他才下定决心,定下拍出《清水里的刀子》长片的目标。而如今面对这部电影,一旁的石彦伟则表示,自己已经看了十多遍,每一次观看都会更细致,也会有全新的收获。

在极简风格中思考自己的“那把刀子”

《清水里的刀子》讲述在十年九旱的宁夏西海固,一个偏远的农村里,一个穆斯林老头的老伴去世了,老人和儿子举意要在老伴祭日那天宰掉陪伴老人十多年的老牛来搭救亡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人和儿子对牛精心照料,并且也流露出对牛的不舍和对老伴的思念。在祭日的前三天,这头牛在饮它的水里看到了将要宰它的那把刀子,于是开始不吃不喝,为了以一个清洁的内里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后老人就陷入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之中。

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导演王学博坦言,小说有传说和超现实的元素,但他要拍摄的是关于一个老人,纯现实感觉的,“我没有去拍牛,也没有拍老人去想这把刀子,牛是否看到水里的刀子,我是没法认定的“,而这部电影,就是用不同于小说的视角观察着主人公的情感,从摄影、剪辑、声音和美术设计,全方位地致力于细节的丰富和层次的打造,用极简的风格让观众尽心感受。他认为,电影的基调是要使每一个观众思考、看到关于自己的那把刀子,在他看来,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而这“最终还是人性的问题,对人物内心理解的问题“。

现场,石彦伟也以文学策划的身份回答了观众针对影片的一些疑惑和问题。有人提出,老人在经历老伴和老牛的双重丧失后,孤独感有无得到慰藉,石彦伟给出了他的解答,“从小说到电影都是一种死亡叙事,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观里,谈论死亡经常会是一种禁忌,而在少数民族生命关怀当中,对死亡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他们可能会更加坦然直率地面对”。而电影对这个问题的模糊化处理,也得到他的赞许与认同,如同导演王学博所说的创作理念,他认为,一部电影完全没有理由要把一切答案都说尽,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本片将于清明节档期4月4日全国上映。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中国江苏网 | 作者: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