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影网 > 电影新闻 > 电影《米花之味》讲述母女和解之路

电影《米花之味》讲述母女和解之路

英泽(左二)深入云南村寨体验生活。

电影《米花之味》海报。

11日下午,一部以“米花”命名,聚焦云南沧源留守儿童的电影《米花之味》在成都太平洋影城举行了超前点映活动。此前,这部颇受关注的文艺电影已经在国内外多个电影节进行展映,是2017年唯一一部入围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的华语片,并获得“特别提及奖”。

点映之后,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对该片编剧,同时也在片中饰演女主角的英泽进行了专访。她坦言,“目前受到一些认可觉得很开心。很多人觉得进国外电影节的电影必须是讨好外国人,满足他们猎奇心,我希望可以打破这一偏见。”

这部电影将于4月20日与观众见面。

深入云南村寨体验生活打造基调明快的现实主义作品

电影《米花之味》讲述了外出务工的母亲叶喃(英泽饰)返回家乡后与女儿喃杭(叶不勒饰)之间由陌生、疏离到互相理解的故事。

谈起创作缘由,英泽打开了话匣子,“和鹏飞导演一开始合作的是他的导演处女作《地下香》,是一个关于人在异乡漂泊的故事。而《米花之味》算是上一个故事的延伸或者说一个对立面,讲的是一个返乡母亲回到故乡与许久不见的女儿修复感情的故事。这个题材和我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我从小没在父母身边长大,在香港上完幼儿园,回北京上的小学,15岁又一个人去英国念书了,所以长期不在父母身边。这些是不分地域存在的。”

很多人提到“留守”儿童题材,第一反应是“苦情”,但是《米花之味》的基调却是非常明快的。英泽表示,“鹏飞导演自身就很倾向于明快、诙谐的创作路线。但我们对于基调的确定其实还是源于在云南体验生活。深入寨子生活我们发现,无论现实有多‘残酷’,儿童眼中的世界总是明亮乐观的,他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乐趣。另一方面,我和导演本身就不太喜欢‘悲情’的创作风格。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认为轻松明朗幽默地去讲故事,一样可以有社会意义并引人思考。”

英泽在云南体验生活期间学会了采茶、养猪等一系列技能。“开机之前我在云南生活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努力把自己变成当地人,学习当地的生活技能、习俗,比如喂猪、采茶、方言、舞蹈等各方面,甚至包括晒黑。最重要的是和演女儿的小朋友培养感情,建立默契和信任感。”英泽说。

母女由疏离走向和解“溶洞共舞”结尾令人回味

英泽向记者谈起了自己对母亲叶喃这个角色的理解。“我认为这个母亲非常克制,不善于外露自己的情感,但很有智慧。很多时候她虽然表面上没有对孩子大喊大叫,或者痛训,但沉默和‘放弃’反而更能让孩子反思。”

在拍摄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如何和当地人建立起信任感。我们只有慢慢来,努力去靠近他们,了解他们,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英泽说。

影片以相互隔阂的母女在溶洞中共舞结尾,画面唯美细腻,令人回味。这也是在拍摄时,最触动、打动英泽的场景。“这是在最后两天拍摄的。一开始很惊叹,我竟然有机会在一个上亿年的溶洞里和一个当地女孩跳一支傣族舞。真正音乐响起,灯光打到我们身上的时候,想到这一路走来的艰辛,还有很多值得回忆的瞬间,百感交集。”

多重视角解读用米花表达关于分离的故事

“米花”是云南傣族的传统小食,用来供奉和赠送亲友。在电影里有母女二人共同炸米花的戏份。导演鹏飞说,希望用这种祈求团圆的食物表达关于分离的故事,同时也希望电影如米花般,带给观众淡淡却又各不相同的滋味。

而在英泽看来,《米花之味》是一个很开放的电影,有很多留白在里面。“每个人的解读会不同。这部电影在很多方面打破了国产电影中常规的手法,对我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可以看到事物的多种可能性。还有就是珍惜自己的家人,珍惜我们人类最本真的情感。”

谈起老搭档鹏飞,英泽评价说,“他是一个很有童心的人,也有很独特的视角。同时,他是一个非常温和、但无比坚定,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去坚持的人。偶尔会有意见不合,我们会讨论很久,最后看谁能说服对方。”

拍完《米花之味》之后,英泽一直在写一个剧本。她透露,“是有关移民家庭的。希望未来有机会可以拍出来。我个人其实很想尝试做一些全球共通的题材,不局限于国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陈荷受访者供图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大众网 | 作者: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