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影网 > 电影新闻 > 想当年|《阿飞正传》:王家卫的开始

想当年|《阿飞正传》:王家卫的开始

阿飞正传》,大体讲述了社会青年旭仔,由于被亲生父母抛弃,在放荡生活中与两位女子游戏人间。这些女子也在被他拒绝之后又拒绝了其他男人的追求。在追寻亲生父母未果的失落之中,旭仔终于在冒险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剩下的人,却仍然在原地等待一份爱情的到来。

这是导演王家卫的第二部作品,却集合了张国荣、张曼玉、刘嘉玲、刘德华、张学友、梁朝伟等多位声名显赫的青年演员。这部影片一举奠定了王家卫的艺术风格,也在其后若干次的“百佳华语电影”评选中名列前茅。

也许因为已经太老了,现在再看到种种夸赞《阿飞正传》的文章,很难真正投入进去,相信其中“艺术性”的种种特征。这并非要贬低《阿飞正传》这部影片的成就,恰恰相反,有很多东西是很难言说的,才会真正构成影片真正的迷人之处。

就好像如果今天无情地提问“墨镜王”:为什么你后来拍摄的影片某种意义上都和《阿飞正传》有点像,却再也无法超越当日那种闲适、危险,而又伤感的气息?墨镜王恐怕也会耸耸肩,回答“我不知道”吧。

有时并没有旁人想象的那么神秘,只是一种本能罢了。

有一种广泛的观点认为,《阿飞正传》是“哥哥”张国荣的“精神自传”。这大约是因为张国荣扮演的旭仔,和“哥哥”本人一样充满狂野而阴柔的魅力,满腔柔情却又无处安身,最终在影片暗示的镜头之下,于大桥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恰如“哥哥”现实中自杀的结局。

我却一直认为,《阿飞正传》带有某种导演半自传的情绪,就好像姜文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有某种半自传的暗示一样。导演王家卫原先出生在上海,后随父母定居香港,至13岁才开始讲粤语。这让他对于上海曾经的繁华带有某种向往和追念,也像很多香港人一样对自身身份认同存在某种焦虑,这和影片故事有某种暗合之处。《阿飞正传》的背影发生于60年代,恰好也是符合王家卫少年反叛情绪的一种记忆。

他们可能都在这部作品中,倾注了某种并不自知的、对于自身经历的微妙隐喻。也许正因为这样,《阿飞正传》这个看似脱胎于“血色浪漫”的黑帮故事,才留下了数个语焉不详的场景,引发观众无限的解读与遐想。

如果向上追溯的话,酷爱带墨镜的王家卫最初是编剧出身,参与过数部黑帮、喜剧电影的制作。与导演谭家明合作编写的《最后胜利》(1987),曾提名香港电影节最佳编剧奖。这也给他带来了拍摄处女作《旺角卡门》的机会(1988)——那是一部更为传统描述黑帮混混生活的商业影片。而导演谭家明早已成熟的艺术风格,也给了王家卫拓展自己艺术空间的基础——《阿飞正传》正是谭家明做的剪辑。

凡此种种,奠定了造就《阿飞正传》的契机。

广为流传的表情和台词,就处自王家卫的处女作《旺角卡门》。

而给本片投了二千多万港币制作费的幕后老板邓光荣,也对本片的诞生功不可没。正是他投资了《旺角卡门》,也为本片拉来那么多明星,甚至计划拍摄上下集。然而王家卫从这时开始,暴露出精耕细作的艺术家本性,硬是超支超期花光了制作预算,却只拍完了上集——影片最后一段梁朝伟的镜头,原本是为下集而摄制的。最终一千多万的票房失利,也让下集丧失了面世的希望。

邓光荣,曾与秦汉、秦祥林并列为“文艺小生”的演员,后来成了投资影片的老板。于2011年病逝。

然而,慢工出细活。《阿飞正传》不同于流水线影片的非凡艺术特征,使本片获得了香港电影节的多项大奖。老板邓光荣虽然赔了钱,也算收获了江湖美名。而王家卫3年后再度拿出的《重庆森林》和《东邪西毒》,已经是自己创办的“泽东电影公司”的作品了。

电影工业的艺术背后,总有人为此买单。当日的王家卫作为初出茅庐的青年导演,几乎每次都是以赌上职业生涯的代价在精细拍片。甚至他的拖沓与散漫,现在已经成为了他的符号。这也是时运命的一种偶然吧。

在众多机缘巧合的作用之下,《阿飞正传》诞生了。

这是一部充满了散乱的情节、诗意的对白、曼妙的摄影与音乐,以及若干难忘角色的影片。每个人物似乎都拥有自身的个性与命运,每个演员都贡献出令人惊喜的演技,然而所有人的台词却又像是编剧一个人在自言自语。

——真正充满魅力的,正是这些意象化的符号、诗意的对白,以及蔓延其中的如东南亚雨林一般湿润而黏稠的情绪。后来王家卫的每部影片中都有金句,然而拒绝、引诱和彷徨的情绪,却都与本片并无二致。

“我终于来到亲生母亲的家了,但是她不肯见我……我知道身后有一双眼睛盯着我,但我是一定不会回头的。我只不过想见见她,看看她的样子,既然她不给我机会,我也一定不会给她机会。”

——这是旭仔破碎与报复的缘起。

“我这一辈子不知道还会喜欢多少个女人,不到最后我也不知道会喜欢哪一个。”

——这是旭仔看似无理却无法反驳的游戏宣言。

“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其实他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这只鸟从一开始就已经死了。”

——这是旭仔自我毁灭的诗意性暗示。

“去年四月十六号三点你在做什么?”

“她告诉你的啊?要记得的我永远都会记得。”

——这是旭仔看似无情,却又慕情的证据。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搜狐网 | 作者: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