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影网 > 电影新闻 > 姜文四年磨一剑的《邪不压正》为什么这么“难看”?

姜文四年磨一剑的《邪不压正》为什么这么“难看”?

最近有三部重量级的电影上映,《动物世界》、《邪不压正》、《我不是药神》,尤其是《我不是药神》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动物世界》的牌面本身还不错,作为一部商业片来说完成度很高,流量小生加持,炸裂的特效已经是国产电影拔尖的了,但它就是差了点运气,原本考了60分,结果班里出现了一个80分的学霸,只能被摁在地上摩擦,到现在成本都没收回来。《我不是药神》直接挤压了其他电影的生存空间,导致坚强如姜文的电影也受到了重创。

相比较《我不是药神》上映前几乎零宣传,这一次的《邪不压正》的宣发简直肉眼可见的铺天盖地。许晴、彭于晏、周韵连着上微博热搜。连姜文这个号称文艺老直男的导演,都去参加《创造101》了,你说恐怖不恐怖。在密集跑路演的宣传攻势下,《邪不压正》甚至都没安排点映。话说点映这个东西啊是把双刃剑,如果点映时口碑低,后面基本是挽救不回的崩盘。如果点映期口碑好,排片率基本可以全面逆袭,比如正面案例《我不是药神》。

没点映+强宣传,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总觉得这部电影要悬。果然,《邪不压正》上映一天,评分肉眼可见的下跌。

如果总体概括一下这部电影,可以说这很“姜文”,但与此同时也很“拧巴”,姜文似乎就压根没想过要去讲个好故事,用稀碎的叙述挑战观众被好莱坞三幕式养出的观影习惯。姜文在接受采访时说:“要拍出一部能让儿子看懂的电影。”给大家解释下画外音:姜文的儿子今年11岁,他的意思是我已经很照顾观众的智商了。

《一步之遥》之后,姜文的电影就被打上“看不懂”的标签,《邪不压正》刚上映第一天,各大影评公众号也解读了电影里的隐喻,直接帮你做好了笔记,全方位照顾了观众的智商。但我今天不想去分析电影中所谓的彩蛋,因为一部电影要需要笔记的辅助去看懂本身就挺可笑的,我想分析一下,拍出《让子弹飞》的姜文,为什么变得新作这么“难看”?

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邪不压正》绝对不是烂片,它浓烈的姜文风格,几位主演顶级的表演,高级的电影质感,都显得这部电影非常耐看。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你绝对不能说他是烂片。

很多人说,《邪不压正》的“难看”来源于姜文的任性,完全没有把观众放在眼里,只顾着拍自己高兴的东西。这又是一个误解,姜文作为一个文艺创作者,他有表达欲的同时一定也有被认可的冲动,毕竟一部电影动辄几亿的投入,他又不能像娄烨一样靠地下电影为生。但《邪不压正》的“拧巴”也确实来源于姜文身上的表达欲。

北京人是很神奇的一类人,也许是住在皇城根底下,迎来送往过几个朝代, 他们特别热衷于讲解政治,毕竟连出租车司机都有这个觉悟。而姜文作为一个地道的北京大老爷们儿,他对于政治有一套自己的历史价值观。他的“民国三部曲”系列对于历史观的表现特别明显。在拍摄电影时,姜文有意的就夹杂私货,把自己的那些门门道道一股脑的加进去。最后导致电影里的人不像人,都像政治符号。

姜文有个明显的弱点,他可以将小人物的小故事去表达他的政治观,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依然被称为最好的华语青春片。但他一旦以精英视角去讲道理,比如《一步之遥》的马走日,比如《邪不压正》的蓝先生,那电影的叙事一定会崩。姜文一旦借助精英的人物躯壳,他就收不住自己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疯狂夹杂私货。

夹杂私货不能说不好,《让子弹飞》就玩的很溜,直接照顾了两拨人的感受,文艺青年看懂了隐喻直呼牛逼,普通青年看到了喜剧,也呼牛逼。但这一招也很容易玩儿砸,《一步之遥》明显翻车了,文艺青年还能苦苦支撑找到各种注脚解读,但普通青年就不想陪姜文玩儿了,一出电影院就大骂这什么玩意儿?

《邪不压正》刚好介于两者之间,表达欲有所收敛,最后的口碑比《一步之遥》好点。

《邪不压正》讲述的是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亲眼目睹师傅一家被师兄杀害,多年后从美国回来复仇的故事。这个复仇故事非常简单,所以李天然这个人物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看完之后,能看得出来彭于晏非常努力,但他一张嘴,浓浓的台湾腔总是让人跳戏。原著中的沉稳老北京被姜文改成了一个长不大的大男孩,所以他就像是个没脑子的愣头青,在两个女人之间周旋,在两个爸爸中无缝衔接,动不动就上房跑酷。我猜彭于晏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估计也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只能说他那一身肉体真美好啊。

复仇故事一般都有一种共同的写法,在剧本创作上叫“哈姆雷特的延宕”。一个人学成归来最后把仇人一击必杀,这样的故事太短也不好看。因此就要不断的延宕下去,出现各种障碍和理由去延缓主角报仇的过程。所以你通常能在这类复仇题材电影里看到,主角总是被各种事情绊住,迟迟不跟反派见面,最后的大绝杀就会显得特别炸裂和舒爽,观众吊了两个小时的一口气被释放出来。

但是《邪不压正》的延宕说实话做的太拧巴了,李天然前面几次复仇不成功是因为有洋爸爸的保护从中作梗,但等洋爸爸死去之后,故事就开始崩坏了。阻止你复仇的人已经死去,并且增加了新的仇恨,观众和主角感同身受的恨意达到了顶峰。这时候,导演不仅没有满足观众的情绪,竟然安排主角去撞钟、去谈恋爱、去屋顶跑酷?最后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他想要让仇人面对面的一次报仇,追求一种莫须有的仪式感。导致最后的决战看上去既随意又不解气,姜文只负责制造情绪吊住观众胃口,却不负责解决情绪。

这种例子在电影中随处可见,是一种节奏的崩坏,如果你试图把《邪不压正》套进剧本创作的模板中,你会发现不论是“三幕式”还是“五幕式”都不成功。你可以说剧本模板套路没新意,但你不能否认这是无数剧作家摸索出的一条定律,好莱坞他们更变态,甚至能够精确到分钟去合理调动观众情绪。

如果说中国影迷的素养不够,完全被剧本模板养成了固定思维。那最不屑于好莱坞那一套的欧洲影评家总会喜欢姜文吧。但还真的不是,当年《一步之遥》当年入围柏林电影节,创下40%的历史最高离场记录,姜文电影在欧洲影坛信誉破产。不知道你看电影的时候发现了没有,《邪不压正》没有制作英文字幕,不知道姜文是完全放弃了海外市场,还是单纯的懒得写英文剧本。

《邪不压正》虽然不“好看”,但还是很值得一看。开头凌厉的剪辑和喷薄而出的暴力戏让我看出一身鸡皮疙瘩,隐约有点昆汀的意思。姜文的音乐品味尤其好,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圆舞曲”听起来很欢快,背后却隐藏着无限悲伤。而我最喜欢姜文镜头下的女人,周韵被他拍的遗世独立,许晴被他拍的风情万种。作为一个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老直男,女人能够“骚”得高级,荷尔蒙几乎要溢出屏幕。

姜文是个很有意思的导演,他独立于第五代导演以外,又在中国影坛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虽然我不喜欢《一步之遥》,《邪不压正》也显得很拧巴,但是我很喜欢姜文,也喜欢姜文本身的争议。

冯小刚的作品都是三星到四星的程度,他拍的电影是“行货”,老老实实用西方戏剧理论讲故事,电影乍一看有点意思,但就是不耐看。而姜文的电影,评价两极分化很严重,你乍一看觉得拧巴,但你还可以看第二遍第二遍。姜文像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一直在使劲儿折腾,影迷们对他的态度也很宽容,我们根本没想过姜文会扎根现实拍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但一直期待姜文能给中国电影带来别的东西,哪怕这个东西看上去没那么“好看”。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游侠网 | 作者: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