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影网 > 电影新闻 > 《喊·山》能

《喊·山》能

喊·山》搭上的是暑期档最后一班车,但这趟车坐得并不舒服:8月26日上映首日,排片仅为1%,虽然有陆川、黄建新、高圆圆等圈内人士先后发声支持电 影,但截至9月6日票房也不足百万。其实,与同期“大片”相比,该片在口碑上是胜出的,其在豆瓣7.0的评分远超暑期档热片《盗墓笔记》(4.9分)、 《微微一笑很倾城》(5.5分)。于是,《喊·山》此次不仅仅为山而“喊”,更多了为文艺片而“喊”的使命感。

一“喊”出“二山”

《喊山》是著名女作家葛水平的代表作,曾获鲁迅文学奖,讲述了一个整日生活在惊恐之中、被残忍剥夺说话能力的哑女,因为一场突发的命案而开始与命运抗争的 故事。首映式当天,葛水平称在大银幕上看到自己的作品非常激动,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奇妙。导演杨子所阐述的《喊·山》与自己笔下的《喊山》虽然气质有所不 同,但所要表达的精神仍然是一致的。

6年前,“80后”导演杨子一看到这部小说,就决定将其搬上大银幕。谈及原因,他说正巧自己当时事业上遭遇了大磕大绊,感觉也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内心的 “失语”导致了事业的“失语”。令杨子没有想到的是,其间,另一部由《喊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制作完成并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为此,《喊·山》上映后, 剧组特意写了一封题为“给《喊·山》多一‘点’支持”的信,信中写道:“很多影院经理给我们一个善意的提醒:在录入影片信息的时候,可能习惯性输入“喊 山”两个字,这样会导致票房流入2013版《喊山》。”

其实,这一“点”对票房的影响是微小的,影片上映前,业界就曾对于《喊·山》的票房充满隐忧,因为同类型片子尚无盆满钵满的先例。对此,杨子在带着影片多 城展映的时候说:“我们相信空间还是有的,在已有的空间里去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影片推到观众面前,希望让影片获得认同它的观众。”导演之所以相信还是有空 间的,一是因为多城点映获得了一些点赞,二是因为《喊·山》在多个影视节上还是赚足了口碑的。但冰冷的现实是,这一部小成本文艺片又中了叫好不叫座的魔 咒。没有大明星,也没有小鲜肉,没有炫技术,也没有宏大的场面……于是没有了所谓的“票房吸金利器”。无独有偶,和《喊·山》同日上映的《幸运是我》也遭 遇了同样的尴尬,排片仅0.9%,目前票房同样不足百万。

一“喊”出“二意”

秋,浓烈而丰富的色彩——这是《喊·山》的拍摄基调。据杨子介绍,电影的摄影指导学油画出身,因此人们能够从影片中感受到油画的感觉,而不是以往农村题材的单调的灰色基调。因此,有媒体对其评价:农村片不一定都拍得很土。

早在首映前,《喊·山》就开始有了温度,媒体点评也一个接着一个。这部由北京海润影业、威秀电影亚洲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片子,在山西省平顺县实景拍摄,拍 摄班底则是“中西合璧”。摄影指导是好莱坞著名摄影师帕特里克·麦基亚,电影作曲由曾为《蝴蝶》《夜曲》《杀手十三》等20多部经典影片配乐的尼古拉斯· 艾瑞拉亲自操刀。美术则由曾指导过《暗战2》《神话》《色·戒》等影片的马来西亚美术指导江汉林担任。或许是这种中国元素、多元表达的结合,使得《喊· 山》在各类影展中一路高歌。

于是,在接受广大观众检验之前,电影已经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试水。戛纳电影节、釜山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迪拜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 际电影节……都留下过《喊·山》的足迹。《好莱坞报道者》等媒体对《喊·山》的“新”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展现出亚洲文艺片的新面貌。《喊·山》在釜山电 影节作为闭幕影片放映后,韩国最大门户网站NAVER观众评分8.79,媒体评分8.98。今年6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它获得“最受传媒关注导演”“最 受传媒关注编剧”两项大奖。遗憾的是,它没有如《烈日灼心》般幸运,门外开花门内香。

陆川在观看《喊·山》后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他最近看到的最动人的一部作品,“片子很让人感动,我觉得应该引起更多人关注”。《马背上的法庭》导演刘 杰也呼吁“希望市场能给这样优质的电影多些生存空间”……这样的评点与感慨不断发酵着,力挺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喊·山》尚在公映,它能否像《百鸟朝凤》 《我们诞生在中国》一样由口碑、事件推着前行,并“喊”出一个新结局?(记者 牛春颖)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华讯网城市 | 作者:华讯网城市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