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影网 > 电影新闻 > 他是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背后的男人《天才捕手》上映一周冷门...

他是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背后的男人《天才捕手》上映一周冷门...

珀金斯(左)与海明威1935年在佛罗里达

电影中科林·菲尔斯饰演的珀金斯(左)与裘德·洛饰演的沃尔夫

尽管有科林·菲尔斯、裘德·洛、妮可·基德曼等巨星加盟,电影《天才捕手》仍被评价为平淡无奇,上映一周,豆瓣评分仅为差强人意的7.4分。但《天才捕手》却意外带动了一系列冷门图书的销售,原著《天才的编辑》旧版已经断货,电影书衣版上月紧急加印了一次。“天才捕手”、“天才的编辑”,说的都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编辑麦克斯·铂金斯,他一手“捕获”了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托马斯·沃尔夫等天才作家。甚至可以这样说,假如没有铂金斯,世界文学史肯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影片另一位主人公托马斯·沃尔夫,知道他的中国读者远没有知道海明威的多。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过他的小说全系列,其中包括《天使,望故乡》《时间与河流》,也一直属于冷门小说,因为电影的上映,现在也全部断货了。

在这个编辑变成“小编”的年代,《天才捕手》引发出版界的强烈共鸣,《天才的编辑》一书的出版方广西师大出版社甚至组团去看电影《天才捕手》,向那个作家和编辑的黄金时代致敬。记者戴维

海明威像小弟, 菲茨加拉德像侄子,沃尔夫像儿子

先说珀金斯。他是个典型的新英格兰绅士,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学专业,先是担任《纽约时报》记者,后跳槽到斯克里布纳出版社当广告经理,最后才当上编辑。此人生活极为规律,影片中他每天踩着点去坐火车。性格又极为羞涩,被人拉去夜总会,会蒙上眼睛不看表演。有一次不得不提及海明威小说里的脏字,他不肯说出口只好写出来,连保守的老板都觉得搞笑。但他又有英雄情结,如果碰上喜欢的作者,每次他都会送上一本他最爱的书——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珀金斯视文学作品如生命,那些天才作家就像他的亲人:海明威像小弟,菲茨加拉德像侄子,沃尔夫像儿子。菲茨杰拉德债台高筑还经常撂挑子,珀金斯多次想办法为他筹钱,预付版税、争取连载、卖电影版权统统试过,自己也借钱给他,有一次还替他垫付了旅店房费。

海明威喜欢冒险,珀金斯虽然害怕,但硬着头皮陪海明威出海钓大鱼。海明威不愿意谈商业契约,珀金斯只要得到口头承诺,便坚定地予以信任。就连海明威私生活里的烂摊子,他也常常帮忙收拾。

托马斯·沃尔夫严重自卑、情绪不稳,珀金斯不断勉励他,劝他不要放弃写作。沃尔夫脾气暴躁,有一次高声叱骂吓到了珀金斯的女儿,也曾酒后羞辱珀金斯以及他的客人。珀金斯只有忍无可忍才对他发脾气,平时总是包容他的一切出格言行。只要沃尔夫需要倾诉,珀金斯随时奉陪,尽最大努力为他营造轻松平静的写作环境。

他们的友谊,引得各自爱人吃醋

电影开始,大编辑铂金斯收到沃尔夫的书稿《哦,迷失》(“O LOST”),此前纽约无数出版社都拒绝了沃尔夫。然而,铂金斯慧眼识英才,两人合作,并把书名改为《天使,望故乡》,出版后大获成功。沃尔夫与珀金斯的友谊由此建立,珀金斯青睐沃尔夫的天才,沃尔夫信赖珀金斯的睿智和洞见,两人情如父子。

沃尔夫《时间与河流》草稿达5000页,整整三大箱,珀金斯认为小说太过繁冗,必须删减。为了改稿,两人整整9个月几乎是吃住在一起,每天就一个章节、一个段落、一个句子乃至一个词的修改进行无休止的讨论和争吵。他们之间的友谊,甚至引得沃尔夫的爱人和珀金斯妻子的强烈吃醋。

珀金斯坚持认为编辑要隐藏在幕后,多次婉言谢绝作家们的题献,觉得自己只是完成本职工作而已。但作家们出于对他的真诚感激,还是经常把作品题献给他。

沃尔夫在《时间与河流》的献词中,感谢铂金斯与自己“共同度过苦涩、无望和疑虑的日子”,没有他的“付出和关照,也就没有这本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也是题献给珀金斯。

电影中科林·菲尔斯扮演的珀金斯一直戴着帽子,即使回到家里吃饭休息也不把帽子摘下来。现实生活中的珀金斯,后半生除了睡觉时间外都戴着一顶浅顶软毡帽,几乎成了一个怪癖。

据说这主要因为他听力不够好,帽子则能将他耳朵压往前面,可以更好地倾听别人的谈话。而在影片中,当珀金斯收到沃尔夫最后的来信时,终于脱下了他的帽子,这也成为电影中极为煽情的一幕。

他把这个天才捕手打捞出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珀金斯并不为公众所知。这种情况直到1978年,传记作家A.司各特·伯格的《天才的编辑》一书出版才得以改变。伯格花费了大量时间做研究、采访、搜集资料,如果不是因为伯格的打捞工作,珀金斯的生平恐怕就从此湮没了。

这本书一举拿下了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2014年,改编自该书、由伯格亲自参与编剧的电影《天才捕手》正式开机,由获过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与女主角的科林·菲尔斯、妮可·基德曼和影星裘德·洛等联袂主演。珀金斯和他的天才们的故事,至此已进入流行文化视野。

不过始终是虚构的艺术。《天才的编辑》中文版译者彭伦看完电影后,发表感想称:为了戏剧冲突需要,导演与编剧对真实的素材加以改造、简化、夸张乃至虚构。

电影中沃尔夫对珀金斯情不自禁地说:“我这辈子,在遇见你之前,一个朋友都没有。”珀金斯一怔,然后缓缓微笑,转身离去。彭伦说,“在《天才的编辑》中,这句话是沃尔夫写在一张信纸上的。但他撕下来夹在了日记里,从未寄给珀金斯。”

还有一处虚构是沃尔夫临终给珀金斯写的绝笔信,在他死后才寄到珀金斯那里。实际上珀金斯在沃尔夫死前就收到了这封信,并回信说:“收到你的来信我无比高兴,但别再写了,这一封足够了。我将永远珍惜。我也记得那是一个神奇的夜晚,记得俯瞰这座城市的样子。我一直想再回到那里看看,但也许不去更好。因为事情到了第二次总是不一样的。”

裘德·洛比他更帅,但他本人比裘德·洛更迷人

有人这样形容真实的托马斯·沃尔夫:裘德·洛比他更帅,但他本人绝对比裘德·洛更迷人。

沃尔夫身高1.9米,电影里他常拿冰箱当桌子写作。他生于1900年,父亲是一名石匠,家里经常摆放着雪莱、拜伦、莎士比亚的诗集。福克纳曾经这样说:“他写起来好像自己活不了好久似的。”这个疯狂写作的人只活了38岁,死于结核性脑膜炎。根据电影的描述,他去世的医院正是他父亲逝去的那家医院。

在中国,知道沃尔夫的读者远远不如知道海明威的人多,但沃尔夫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谓不崇高。作家凯鲁亚克奉他为一生的文学偶像,福克纳称他为“他们那一代最好的作家”。

沃尔夫像是普鲁斯特和惠特曼的结合体,前者的细腻绵长,后者的狂放豪迈,他兼而有之。他说过:“一位艺术家就必须在辛劳、悲伤、痛苦以及严峻的生活纠葛中生活、工作,有所作为,像他的父亲或者曾经活着的每个人那样。”

他写出自传体小说《天使,望故乡》时,才29岁。这部书在当时美国图书排行榜上停留许久,也引起不少麻烦。很多人把这本自传体小说当了真,有个沃尔夫相识的老太太曾给出版社写了长达8页的信,扬言要把他打一顿。还有一家报馆派了记者和摄影师,到他故乡小镇的墓地拍了一幅巨大的天使像,说这就是书名的由来。本书的最早中译本是1987年三联书店的乔志高版。2009年曾有5个版本的《天使,望故乡》同时在中国出版。

《天使,望故乡》《时间和河流》《蛛网与磐石》和《你不可能再回家》,是沃尔夫一生创作的4部长篇小说,后两部是他身后由铂金斯整理出版。4部书人物、场景、脉络互有关联,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美国版《追忆逝水年华》”。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杭州新闻中心 | 作者: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